《亲子共学弟子规》一书,荣幸得到中国北京周萱女士撰写序言,她是中国国家特聘专家、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国家人社部特聘创业导师;肿瘤生物和干细胞生物技术专家。她长期从事生命健康医学领域的基础、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也热爱中国传统文学。此次,她受邀拨冗热情为此书作序、插图、校对、提供建议。新加坡小记者深表感谢,她的序文原文如下:

借着拜读戴凯老师的《亲子共学弟子规》之机,我又多次翻开了《弟子规》,如同被埋藏在地下的璀璨珍珠一样,尽管历经人世沧桑,它依旧闪烁着人文经典教育的熠熠光彩。扑面而来的是朗朗上口、娓娓道来的极其实用的育儿规范条例,感慨它囊括了我们所有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和所遇到的培养教导孩子时的问题和困惑。不仅是涉及家庭亲情关系也拓展到社会各领域对于人类活动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翻开《弟子规》会开篇受益,爽心悦目,有相识恨晚的感觉。它让孩子以易记易懂的三字诗歌形式,轻松地化解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纠结和交往羁绊。现在很多孩子九岁就开始出现叛逆,遇到青春叛逆期,国内外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会感到头疼棘手和无奈。而我们却无意或有意地对祖先的此类文化精髓弃之如草芥,子孙视之不甚惜呀。重拾经典《弟子规》,不禁会思考它所产生的文化渊源、民族的特质,对今天的教育究竟有什么样的现实作用和指导意义? 它的局限性和如何汲取其精华?

中国文革期间砸烂牛鬼蛇神,铲除封建思想,不会有人问津弟子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西方书籍和影视及思想文化大量渗透,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不断弱化。当我们的家长和社会在片面追求培养孩子的自由独立精神时,就更不会有人提及了。它长期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已经渐离渐远。近几十年来,中外各国均经历了西方的无政府主义泛滥和自由化思潮所致的育子困难和亲情疏远,快餐文化现象、啃老族、无所事事地躺平、不婚不育族、网络游戏成瘾等社会现象突出,从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到百姓才顿悟我们已经在儿童教育阶段失去了什么?经典文化!

《弟子规》做为教育幼童行为规范准则的产生有其家庭、社会和民族的文化属性烙印和文化传统渊源的必然。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源远流长,也是一个大浪淘沙不断去伪存真并保存精华的过程。周朝历经近八百年之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乐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思想学术流派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逐渐形成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西汉时期的汉武帝采纳了大学士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倡导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行为准则,和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与人相处的美好关系和忠孝廉耻勇的高尚品德。

尤其是在宋朝时期,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全社会普及和渗透。宋朝儒家编写了融汇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三字经》,这些文化与文字内涵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他的少数民族和中国相邻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仅有元朝和清朝,本来蒙古族和满族都想保留其信仰和生活习惯,最终还是被强大的汉族儒家思想文化所同化。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是依据孔子的教诲和儒家思想编成的学童德智育修养的生活规范,全文千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

伴随着不同朝代的兴衰更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体系,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几千年文字记载,保留了最完整独特的文明史,且没有受到外国文化的殖民统治和颠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主旋律,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不乏忠孝烈勇为国为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士大夫的典范。即使在近代数次侵华战争及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从未被中断。

现在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孩子们把更多的时间消耗在网络上,沉浸于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购……它占据和替代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阻断了与父母亲戚的亲情交流互动和走进大自然。国内外的家庭和学校都出现了同样的教育难题和困惑,由家庭进而延伸到社会。

加之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靠父母不需要奋斗即可不劳而获。孩子们目前普遍存在待人接物冷漠只知索取、不懂得感恩的状况,辱骂、殴打、虐待、杀戮父母的行为,经常见诸报端和媒体上。长期不善与人交往的孩子,经常性地出现不良情绪波动,及自我封闭、抑郁等心理和生理问题。已经到了令我们整个社会反思教育,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和文化基因传承的时候了。

如同生物的进化存在着遗传与变异的特性,遗传是要保持物种的生物性状稳定与连续性;而变异是保持物种的优势与不断进化。新旧文化碰撞面临挑战时,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中的孝悌,这正是经济发达的社会所缺乏的,需要从小树立良好的个人品格的道德教育,加强家庭亲情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对弘扬新时期的文化传承体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感谢戴凯老师教书育人二十载,在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免费传播和教授《弟子规》,并披星戴月呕心沥血地撰写此书。《弟子规》里本无故事,她就以原创新颖的七字顺口溜的形式,参阅中国古代历史典故和现代真实生活,再创了近百个故事来解读《弟子规》里赋予的文化内涵。在尊重优秀古典原创基础上,让学生们加深理解,寓教于乐。先贤育人的儒家哲学思想的光芒璀璨依旧,应该启发开拓思考地学习。对于书中封建礼教与现代生活不符的部分,不应隔断历史地分析和武断地批判和否定。让我们《亲子共学弟子规》,好书是人类最无私的朋友,无疑它会是一个陪伴孩子成长进步的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

翻阅经典文学读物和注释,好似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