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凯
今天是2020年8月1日,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主办了纪念伍连德博士扑灭肺鼠疫的英语线上研讨会,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先生、槟城伍连德医学会副主席及伍连德医生孙侄女Alison Chong女士及哈尔滨医科大学伍连德研究所执行副院长张凤民教授,三位主讲人从不同角度分析伍连德医生的人生,让公众更了解伍连德医生之生平及其在人类抗疫工作、推广公共卫生、预防性药物,勿忘他在医学教育等领域中的贡献。

我在新加坡旁听了这次的英语线上研讨会,总共有三十几位新马两地的专家学者和有志青年通过Zoom视像交流,同时在Facebook上直播了研讨会的内容,过程中偶尔因网络的干扰有瞬间的中断,但这不妨碍听众了解伍连德这位天下真国士的人性光辉、科学力量以及人生的遭遇。
我听后,内心隐痛。因为我出生于黑龙江,自小就听说过可怕的鼠疫,也听母亲提起过陈嘉庚和伍连德,我太小,不记得故事,只记住了这两个人的名字,并收集了嘉庚爷爷的邮票,没有伍连德邮票。我也知道嘉庚爷爷是新加坡来的,却不知道伍连德是马来西亚人,更不知道那个时候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原本就是一家,都是位于马来亚的英属殖民地。
如果今天没有听陈嘉庚基金会组织的这次研讨会,我依然还停留在儿时的印象中,仅仅知道伍连德是一个有名的中国人,一个会治病救人的良医,却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抛妻别子单挑鼠疫的勇士,也不知道他是“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国士,更不知道他在一百多年前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所做的巨大贡献……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了一些他的故事。

伍连德(1879-1960),字联星,出生于马来亚槟城,17岁已经出类拔萃,成为首位考获英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学医的华裔。这个奖学金非常不容易获得,每年只有两名华人子弟能入选。到剑桥后,他在7年里拿下5个学位,并师从诺贝尔奖得主Elie Metchnikoff 教授与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 教授,1903年,博士学成后,他来新加坡拜访林文庆,对林文庆妻子的妹妹黄淑琼一见倾心。两年后,他与心上人在新加坡的美以美教堂共结连理。


当时,伍连德深受林文庆的影响,以槟城为基地,在马来亚各地推行社会改革运动,尤其是戒烟和禁鸦片运动。他和林文庆及宋旺相合作,共同主编在新加坡出版的英文刊物《海峡华人杂志》。林文庆是嘉庚爷爷的朋友,他后来曾在厦门大学当过16年的校长。
那个年代的新加坡、槟城、马六甲紧密相连,均属于英国海峡殖民地。伍连德想做一名医官,无奈殖民地当局规定只有白皮肤的英国人才能当医官,华裔资格再高也只能当助理。他在组织禁烟宣传中,受到了中国清政府的注意。1907年,袁世凯发来聘书,请这个屈才的博士到天津担任陆军军医学堂帮办,相当于副校长。于是,1908年他携妻子黄淑琼去了中国,一居就是30年。

1910年11月,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道外区傅家甸突然爆发神秘疫情,很多家庭都是举家暴毙,直接被病菌灭门,甚至前来处理案情的警察,也都纷纷染病倒下。当时的哈尔滨被誉为欧亚大陆的明珠,素有东方莫斯科的称号,除了本地华人以外,还住着10万俄罗斯和欧洲移民,以及两千日本人。日俄在当时是世界强国,对中国东北三省那片肥沃的黑土地虎视眈眈。
当那一场引发肺部病变的鼠疫肆虐时,临危受命的伍连德,从天津一路北上,奔赴世界鼠疫斗争的前线傅家甸,他以一位科学家的认真精神,解剖尸体,在显微镜下发现了鼠疫杆菌,为避免人传人,他发明了“伍氏口罩”,建议分餐制,设计了旋转餐桌,他采取加强防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焚化尸体、建立医疗机构收容病人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经过67天艰苦卓绝的奋斗,力挽狂澜,成功扑灭了一度令人绝望的瘟疫,挽救了中国大地无数的生命。那以后,又分别组织扑灭了1919年、1920年、1926年、1932年在东北、上海等地爆发的肺鼠疫和霍乱。

如果没有聆听今天的研讨会,我不知道伍连德博士在中国兴办了20多所著名的医院和医学院校,创造了太多中国医学史料的第一次,甚至在欧洲特别是英国,他也是无人不晓的。他的雕像至今伫立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园内,人们驻足、留念……
在当时缺医,少药,无设备,无医院的艰苦环境下,伍连德博士帮政府做了一系列卫生防疫事业,收回了海港检疫权,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参与中华医学会的创建,在中国主持兴办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中央医院(现北大人民医院)、东北陆军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等多家现代医院,业绩斐然。
今天,我才知道伍连德有两个妻子,原配夫人黄淑琼是新加坡人,离开舒适的生活环境陪伴夫君去中国四处奔波,她贤良淑德,精通中英双语,对伍连德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关注和支持。她常随伍连德出访、出游,接待客人,洽谈事宜,成了伍连德的好帮手,与中国人、与外国人打交道都恰到好处。当丈夫在哈尔滨与鼠疫搏斗时,她一个人带着幼儿留在天津,4个月后才匆匆见一面,不料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因染病而逝,永远也见不到了。那些年,伍连德博士与黄淑琼生了三个儿子,谁曾想到他的爱妻与次子、幼子在北京也因传染了肺结核而夭折……

1925年,黄淑琼体弱多病留在北京,不能随行,民国允许另娶“平妻”,伍连德博士在东北再度成家,夫人李淑贞祖籍广东,生长在东北吉林,一直跟随他奔波,为其育有五个子女。其中长女伍玉玲女士是新加坡文化教育名人,著名社会活动家。她曾受聘英国剑桥大学任教,1953年返回新加坡后,在新加坡师范学院任职,后在新加坡教育部从事中文教育培训工作。

伍连德博士万国称颂的“鼠疫斗士”!他不仅把中国防疫工作打入国际社会。他回马来亚后,整理写出自己毕生经历,出版了《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还把把两千多本藏书和博士袍献捐给新加坡当年的南洋大学图书馆,图书馆还设立了伍连德藏书库。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与世界,伍连德博士用于对抗鼠疫的方法,也被中国大量应用在今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抗疫工作中,取得不错的效果。分餐制再次成为备受追捧的新风尚。戴口罩也成为防疫必须。连伍连德这个名字也渐渐浮出水面,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如今连小学生们都在传讲他的故事,认定他是被提名诺贝尔奖的中国第一人。遗憾的是,眼下,在新马两地的青少年,几乎没有听说过伍连德的英雄事迹,更不知道自己国家竟然有如此高超的医学人才在世界上曾经无比受人尊敬。
今天,我听后,内心隐痛。苍天有眼,面对伍连德这位海外赤子,怎忍心让传染病夺去他的爱妻黄淑琼和他们的三个儿子? 当他在前方与病毒作战,为什么没有人能保护和治愈他的妻儿?又怎忍心让日本人炸坏他在上海的房子,使大量书籍资料毁于一旦?他伤心抑郁地离开为之奋斗30年的中华大地,返回故土马来亚。我流泪了,莫名地伤感。
今天是2020年8月1日,也是中国的八一建军节,它仅仅是纪念8月1日这个日期吗?还是另有八一南昌起义中不被人知的协议?当年毛泽东主席说不能忘记1927年8月1日那一天,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以及两位海外党派代表的政治协商会议,必须放“八一”二字以示纪念。
而此刻,我撰文以纪念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的伍连德博士英文研讨会,心中最想说的是:崛起的祖国不要忘记海外华侨的贡献,也要关注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家人。我们本地的青少年也应该了解先贤的故事,他们的睿智与严谨,担当与坚守,大爱与付出,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诚信坚毅的品格等等,无一不值得我们学习。其精神,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